维修、行医、养鱼 三次人生转型都源于主动学习 发布者:甘侣 点击数:504 时间:2017/7/13 8:57:51



  茶园郁郁葱葱,杉树苍翠挺拔,池塘碧波荡漾,田畈牛羊成群……好一派秀美的田园风光。


  然而,13年前,这里却是一片荒芜,创造这一奇迹的是通城县沙堆镇港背村一级肢体残疾人胡金贵。


  现年52岁的胡金贵,15岁时,因家庭贫困、营养不良患上肌肉萎缩症,最终落下肢体残疾。为学得一技之长,1985年,他进入咸宁电子技术学校学习电器修理技术。凭着所学的技术,回镇上开办了家电维修店,一干就是6年;1995年,他自费到成都中医学院函授大学学习,并取得“赤脚医生”资质,在村里开了个村级卫生室。8年间,既稳定了自己的病情,又帮助父老乡亲处置简单的病痛。


  南下“淘金潮”刮起时,“不安分”的胡金贵决定到广东顺德“闯天下”。为了适应环境,他努力练习普通话、广东话,刻苦钻研医术,在外行医6年,精堪的技术,良好的医德,帮助他淘到了第一桶“金”。


  在出外行医中,他发现水产养殖市场红火、利润可观,于是便想到家乡的山水资源,萌发了利用家乡荒芜土地养殖致富的念头。


  2003年,胡金贵带着所有积蓄返乡创业,承包60亩水塘养鱼,开始了自己养殖致富梦想:头年打基础,三年大变样、五年大发展。


  当年春节一过,他就请挖机将鱼塘重新挖砌,并完善排水设施,修筑简易公路,开展环境绿化,把一座长约300米、宽约130米鱼塘,打扮成“世外桃源”。


  鱼苗下塘后,胡金贵几乎每天在堤上巡视,投放鱼食不下10遍,走过去400多米,走过来400多米,一天下来,少说也要走12公里,胡金贵就这样伴着鱼塘走了14年。


  “由于没有技术,2005年,我养殖的鱼苗出现翻塘,连续两年亏损了近5万元。”回想养鱼的艰辛,胡金贵感慨万千,自己不仅成了一个“穷光蛋”,亲人也开始埋怨他。


  正当胡金贵思想快要崩溃之时,镇村干部给他送来了关心和温暖,鼓励他坚定信心,不要放弃。


  不服输的胡金贵,“软磨硬缠”地从武汉务工的妹妹手里借来6万元,开始重新创业。镇政府不仅请水产专家上门指导,还帮助他分析当地市场需求,因地制宜,选择“四大家鱼”为主力养殖品种,进行投资少、风险小的养殖项目,稳定了销路。


  有了不愁销的产业基础,胡金贵不停地借鉴学习、实践摸索,并经常参加行业内的培训,获取最新的养殖技术,根据不同鱼种养殖规律,几年时间就成功创造了“青鱼+鲢鳙+鲫鱼的混养模式”和“草鱼+鲫鱼混养模式”。


  这两种混合养殖,不仅让胡金贵的养殖产量和效益大幅提高:每亩产量比以前单纯的“靠天收”增长了近10倍。到2010年,除去借支,胡金贵赢利达到8万多元。于是,他又用这些钱买来200只羊、260只鸡和5条牛,开启了山上养羊、养牛、养鸡,水里养鱼、养鸭的立体养殖新模式。


  富裕起来的胡金贵,并没有满足于自己每年近10万元的收入,他心系周边的水产养殖户,借助自身塘口的示范作用,利用自己掌握的养殖技术和资讯,带动周边3户贫困户养殖脱贫。


  廖下村残疾人金幼明生活困苦,“流浪”在外,他便请金幼明到自己的养殖场照看鱼塘,800元钱一个月,让金幼明的生活有了着落。


  “落霞与孤鹭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。”胡金贵用自己勤劳的双手,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事迹,不仅受到乡邻点赞,还于2010年7月,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


新手上路
注册会员
帮助中心
联系我们
如何学习
关于我们
关于我们
网站简介
团队风采
老师招聘

周一至周六(8:30-17:30)

服务热线:
400-83-80291

技术支持:长沙市时进信息网络有限公司  版权所有:湖南成才职业培训学校

Copyright@2010-2030   本网站备案编号:湘ICP备11010880号-2   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181号

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181号